首页 >  资讯 > “十三五”期间 20多省密集布局产业园

“十三五”期间 20多省密集布局产业园

  • 2015-12-21
  • 阅读1394
  • 评论0
通过梳理近20个省份最新公布的本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可以发现产业园区建设是很多省市准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点,大多数省份都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重点布局与此相适应的产业园...

通过梳理近20个省份最新公布的本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可以发现产业园区建设是很多省市准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点,大多数省份都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重点布局与此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值得关注的是,历经了“粗放式发展”的产业园区行业,在工业用地集约化、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存量盘活等一系列中央及地市用地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后,市场化发展路径持续深入,产品标准化及盈利模式日趋明朗。

产业园区市场化道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

“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政策市’,完全可以想像产业园区领域这些年在市场化道路上,是多么的艰难。众所周知,土地、产业、市场都在地方政府手里,加上之前诸多不够灵活的体制、机制,极大影响了产业园区正常的市场化进程。”在12月10~11日由中国产业园区国策委员会主办的“2015中国产业园区行业年会”上,一位长期关注产业园区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

但到了2014年,在市场化道路上历经“坎坷”的产业园区行业却迎来了重大转机。除上述工业用地存量盘活等一系列中央及地市用地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外,国务院43号文(即《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去除地方平台企业特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大门要向社会资本公平开放;其后,财金[2014]76号文(即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更是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可持续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些为产业园区的市场化加速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的外部环境。

自上而下,政府谋发展;自下而上,企业是推手。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传统房企在寻求长远可持续发展路径中竞相选择投身产业园区行业,如万科、绿地、中信地产等都已开始拓展产业园区市场;而长期专注产业园区的企业,如华夏幸福、亿达、宏泰等,依然继续拿地扩张,在全国各地的项目储备总量不断创新高。

“产业园区是中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定方式,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好政策释放的巨大红利,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指导下,为产业园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引擎,不仅考验着上述产业园区投资者、运营商的应对智慧,更是亟待需要破解的现实难题。”北京金必德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沈青表示。

中央新政刺激,产业园区迎接新的黄金发展期!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到国家层面,指出要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实体经济和产业园区正相关,中央层面提出回归实体经济,重视中小及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产业园区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重要利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有望迎接新的黄金发展期。”北京艾力森中研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洪文平这么认为。

尽管如此,但就目前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编制的《2015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显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虽然我国产业园区市场化路径日益明显,正呈现量与质双向稳步发展、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进程加快的局面,行业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却在下降。下一步,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点。

相关针对产业园区市场的研究数据也显示,一线省会城市出让的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工业用地均价遥遥领先于二、三线省会城市;另外,结合张江高新、华夏幸福、华南城等19家典型产业园区上市企业的项目布局来看,大多数项目仍然分布在东部城市带,无论是项目数还是项目规模累计均超过总量的70%以上。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并没有真正伴随中国产业的梯度转移而同步下沉。

“产业园区运作有其内在规律及特性。除中国东部沿海率先开放的几大城市以及4个一线城市,中国大部分城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化成长阶段,既无法产生因传统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大量服务性需求,也受限于无法承载新兴产业契机所带来的增量空间,自然也就无法支撑需按市场化运作要求支撑的产业园区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