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区域个性】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如何培育创新创业生态

【区域个性】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如何培育创新创业生态

  • 2015-12-02
  • 阅读1391
  • 评论0
2015年11月6日,长城战略咨询王德禄所长应邀到天津参加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张景安、天津市科委副主任贾堤、天津高新区工委书记荣建...

2015年11月6日,长城战略咨询王德禄所长应邀到天津参加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张景安、天津市科委副主任贾堤、天津高新区工委书记荣建勋等。王所长在会上做了题为《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如何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的主旨演讲,主要分析了创新创业生态的四大特征:第一,新产业引领;第二,创业试错;第三,跨界融合;第四,爆发式生长。

演讲全文如下:

今天是高新区战略研究的一个会议,我演讲的题目是《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如何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了强化研究特点,我更多的把演讲的问题体现出研究的特点。我认为,“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区的核心工作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到底什么是创新创业生态?这个问题要大家在十三五期间反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我认为,产业集群到了生态集群就叫创新创业生态。自从波特提出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有两次大的发展,一次是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之后,产业集群的概念逐渐淡化。最近这些年,产业集群理论又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产业集群逐渐演变成生态集群。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再到创新集群,再到生态集群,我认为这是集群理论的走向,也是集群理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逐步深化的结果。

一、新产业引领:产业原创

一直以来,中国更多的是作为全球价值链变动结果的承接者,而不是出发点。价值链变动有三个规律:分解、融合、新业态。第一,产业分解。产业分解就是产业不断细分,分解之后在成本更低的地方集聚,从而成长起来。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恰遇全球产业链分解。相当多的产业开始在中国集聚,这应该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基本原因。第二,产业融合。这点在中关村表现得最为明显。它是以需求为主呈现。产业融合更多地体现在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第三,新业态。通过价值链的分解形成新业态。进入“十三五”后,中国将成为新业态产生的源泉。现在最突出的是电商,阿里巴巴上市后,电商规模之大让全球吃惊,腾讯微信社交化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中国原创的产业。

未来十年,高新区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爆发出原创的新产业。“十三五”期间,高新区要搭建原创产业发展的平台,具备创新创业生态基础的高新区,要策划新产业引领的产业选择,以新产业引领形成号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吸引全球围绕这个新产业的创新资源。新产业引领有两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贵州高新区的大数据和江苏无锡的物联网。希望每个高新区都能找出在全球起引领作用的产业。

新形势下,国家就产业发展提出了两个重要议题:“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高新区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根据自身特色发展新兴产业。这两个概念是有特定意义的。“互联网+”并不是某一个细分产业,而是适用于全产业领域。高新区做“互联网+”制造必须深化出特定的领域,并有能力将各方面的资源集聚过来。所以,“十三五”规划时期,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的同时,每个高新区都要找到新兴产业引领的点,才能引发爆发式成长。

二、创业试错:众创空间

创业试错,就是以创业带动经济发展,这是全球经济的最新趋势。众创空间现在很火爆,就是因为创业试错终于使中国经济走到全球前列。前段时间,硅谷来考察中关村创业大街。他们说美国有80多个创业集聚区,除了硅谷,其他都没有中国的强。中国除了中关村外,在创业和众创空间建设方面,深圳、武汉、广州、宁波、成都、天津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众创空间从两个角度适应了最新的创新理论。第一,开放创新理论。开放创新现在可以说到了最为敏感的时刻。创业想法、创业合伙机制、创业模式都需要在众创空间里打造,可以说众创空间是开放创新的最高境界。第二,创新政策前置。原来全球都将研发作为创新的重点,现在创业和研发同等重要。

我到任何地方都要先看众创空间。我认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有四个特点:第一,众创空间扎堆发展。单独的所谓“众创空间”其实应该叫苗圃,真正的众创空间都是扎堆的。第二,要看人气足不足。众创空间不是做给领导看的,而是说创业者一来到众创空间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活力,就可以交流想法、找天使,这些都需要再众创空间里有十分重要的有组织的、有品牌的活动。这是衡量众创空间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比较好的众创空间,一个是中关村,一个是宁波。除此之外,成都等很多地方也在打造众创空间。第三,众创空间要搞全球链接。如果众创空间仅仅面向小范围人群,没有太多意义。众创空间搞的任何活动都要有来自各地甚至是全球的创新人脉,也就是一定要有高端链接。第四,众创空间一定要集聚政策。创新创业生态要求创业多样化、方式多样化、模式多样化,而多样化的来源就是众创空间,某种意义上,众创空间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的根本措施。现在各地很多事业单位在做众创空间,这是很不合适的。中关村和宁波的众创空间都有个共同特点——没有一家创业空间是政府搞的,政府只出办公场所,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以创业者和产业组织者在这里搞创业苗圃。

三、跨界融合:“互联网+”

跨界融合在全球创新生态集群内都不太讨论,它是中国的特色,表现为“互联网+”。为什么中国有“互联网+”?因为中国有电商,有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有三大路线图,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文件。长城所也在探索“互联网+”路线图,我们称之为三大模型——“+”的模型、“互联网+制造”的模型,以及“互联网+服务”的模型。

第一,“+”的模型。“+”有几层意思:首先是一定要有在线联网互动。企业的任何环节都要在线,任何环节都要和他人联网,任何环节都需要在网上互动。比如,现在的招聘更多地变成了网上招聘,招聘需求出来之后不仅公司看到,网上用户也全部看到,马上就可以过来应聘,这就叫联网。其次是通过粉丝、电商的互动,通过众包、云服务等形式,组成线上线下的生态圈。第二,“互联网+制造”模型。原来制造业很简单,一直遵循着微笑曲线这一大家熟知的规律。现在出现了平台创新,电商平台、创客平台、制造平台、众包研发平台、物流平台等。简单的说,就是微笑曲线变成了一系列平行的平台,至于有多少平台还在探索之中。比如重庆,出现了猪八戒众包平台,中关村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等。高新区应尽量发展平台型企业。任何研究所都应该去做研发众包平台,都应该将研发的视角和资源扩展到全球范围。第三,“互联网+服务”模型。原来的服务业有三大领域: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服务业呈现两大趋势,一个是单一的服务,让客户尖叫走遍全球;另外一个是一项服务,获取来自全球的服务资源。这两个趋势,一个是走向全球,一个是来自全球。

四、爆发式成长:独角兽

创新创业生态一旦营造成功,结果就是出现源源不断的爆发式成长,就会出现独角兽企业。

什么是独角兽企业?这是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概念,指那些成立10年之内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企业。在大量的创业企业中,活下来的成为了瞪羚,其中成长更快的企业就是独角兽。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有129家独角兽企业,总量排在第一;中国有25家,排第二。在中国的独角兽企业中,中关村有16家,上海有3家,广州有1家,杭州有2家,深圳有1家,香港有1家。这四个榜单都是美国人做的,中国还没有把独角兽纳入人们的视角。独角兽的出现往往需要平台、生态圈等很多东西的支撑。一旦出现了独角兽,代表这个高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生态,出现了爆发式成长。中国有很多高新区都希望成为世界一流园区。现在世界一流园区有一个特定的要求,就是看能不能出现独角兽。比如,原来一流园区没有杭州,现在马云成功上市了,他的投资商们获利后全部将钱用来做天使投资,于是杭州便出现了创业大爆炸的场面,顺势被纳入一流园区。所以如果高新区有爆发式生长,有独角兽,都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园区。天津是“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地方,希望天津能够更多地参与创新,特别是高新区,应该抓瞪羚,抓独角兽。